前陣子「理財顧問認證協會」請了多位專業人士填寫「民眾理財認知問卷」,調查出了33個民眾常見迷思,這些專家眼中的理財迷思,究竟跟你自己的觀念有什麼不同呢?一起來看看這33點迷思系列吧!
一、誤解的理財認知
- 想要等有多一點的錢再來理財
- 常說太忙了,沒時間理財
- 覺得收入已大於支出,就不需要記帳
- 覺得理財就是投資而已
- 覺得理財是有錢人才需要做的事
- 覺得把錢存在銀行帳戶賺利息較有保障
- 有想要投資理財,但不想投資後就虧錢
- 覺得錢夠用了,不想再花時間投資理財
- 相信自己的理財判斷與決定是對的
- 打算在利率低時,借錢來投資
- 認為只要聽專家建議投資,就一定可賺錢
- 認為只要有理財就能短期致富
- 認為跟著大家投資,風險較低,比較不會虧錢
- 覺得離退休還遙遠,還有時間,先不急著存退休金
- 覺得活在當下就好了,對未來退休規劃沒有想太多
二、理財行為盲點
- 覺得有多餘的錢才存,卻不知道需存多少錢才足夠
- 以為投資在高報酬的理財商品,就能有高獲利
- 以為投資一個月是短期投資、三個月是中期投資、一年是長期投資
- 認為股市行情大好,手中的股票一定會漲
- 別人的投資經驗既然可賺到錢,照做就好了
- 只看投資報酬率,不重視收支及資產負債管理
- 認為每月有配息的投資工具比較有保障
- 既然已投資了,雖然賠錢,再加碼投入,應該可以全賺回來
- 覺得保險多買一點,保障才足夠
- 看到大家都在買同一類型保單,就跟著買
- 知道保單保費要調高了,先買再說
- 認為自己的保險已足夠就不用再買
- 覺得辦信用卡又不用錢,多辦幾張,可賺首刷禮、現金回饋、紅利點數
- 覺得投資房地產一定穩賺不賠
- 覺得投資一些國外投資公司標榜未上櫃上市股票,報酬率很高
三、自己加碼三點
- 以為收支管理就是記帳
- 無法認知未來與現在的關係
- 忽略資源有限,目標間會相互影響